41 爱你是个女人,恨你精神男人
41 爱你是个女人,恨你精神男人
想到这里,柏川璃唇边掠过一丝极淡的冷笑,眼神更凉了几分。 “说来听听,接下来我要表演哪些‘精彩’桥段拉仇恨?” “嗯,让我翻翻看……”001话音未落,一本散发着淡淡荧光的实体书凭空出现在它的小胖手里,书页哗啦啦地自动翻阅,“根据魔改后的剧情,您的‘高光’时刻包括但不限于——” “第一幕,课堂争锋。你因不满施池鱼多次偷瞄新来的‘漂亮同学’,当场失态,在课堂上高声指责对方‘男扮女装、哗众取宠’。结果被旁观者录下视频,挂上校园论坛,荣获‘雌竞魔怔人’称号,社会性死亡初步达成。” 柏川璃厌恶地蹙起眉心。 这种强行制造冲突的桥段,简直拙劣得令人发笑。 “第二幕,校园‘捉jian’。你约施池鱼校园散步,他会在林荫道尽头瞥见主角受的背影,当场神摇意夺、理智蒸发,上演一出‘情不自禁错认卿’的戏码,顺势将对方搂入怀中。而你适时出现,目睹一切,当场歇斯底里,充分衬托出受的茫然无辜与你的善妒疯狂。‘大婆教’教主名头就此坐实。” 柏川璃无语地翻了个白眼。 什么大婆小妾的?这是新社会吧?她是正牌女友吧? 早知道就不和秦演提分手了,两个男人她一起玩,什么道德不道德的,大女人就该当家做主,全部都是姑奶奶的狗! “第三幕,食堂碰瓷。这时的你已彻底与主角受结下了梁子,于是故意脚滑,想把餐盘里的残羹剩饭泼到受那身价格不菲的品牌赞助上,结果技艺不精,算计落空,自己摔得四脚朝天,浑身油腻,沦为全校笑柄。书里书外,‘疯女人’的骂名彻底焊死。” 柏川璃直接气笑。 她要是真被逼成疯婆娘了,那就一刀一个,他们入土她入院,谁都别想好过! “还有一场重头戏——虐猫事件!”001的电子音拔高,带着一种戏剧性的渲染,“你因忮忌受喂养流浪猫所营造的‘真善美’形象,竟残忍虐杀小猫泄愤。雨天,受发现小猫尸体,悲痛欲绝,在雨中黯然神伤,场景凄美破碎,彻底点燃了施池鱼的怜惜与怒火!他因此与你决裂,结束了这场由他开启的替身游戏,转而直面内心,勇敢追求他命定的真爱!” “停!”柏川璃在脑海中厉声打断,差点捏弯手中的叉子,“你说什么?虐猫?!” 一股真实的怒火窜上心头,烧得她指尖发烫:“能不能搞搞清楚,做做背调!学校里那些剪了耳标、做了绝育的流浪猫,多少是我省下生活费送去的宠物医院?定期的驱虫药是谁在滴?它们得了猫藓、染上跳蚤,是谁在课余时间一只只抓来上药、照顾?” “他们只管随手投喂高油高盐的剩菜、剩饭、火腿肠,满足自己那点廉价而傲慢的‘爱心’,撸猫一时爽,后续的生态平衡、健康管理是谁在cao心?合着他们笔杆子一动、嘴皮子一掀,我这个‘噶蛋专家’,转头就成了心理变态的潜在杀人犯了?!” 柏川璃快速扫过001展示的原文片段——那段将主角受描写成“天使垂泪、万物同悲”的文字,矫揉造作得让她胃部一阵不适。 几乎可以想见,对应的评论区会是怎样一片对她这个“虐猫毒妇”的滔天咒骂。 “倒也没直接写成连环杀手,”001合上虚拟书页,电子屏闪烁了一下,“毕竟在这种叙事里,一个女人是不配拥有这么‘复杂’又‘强大’的设定的。但虐猫事件确实是关键转折点。” 系统的声音突然变得低沉:“那天,施池鱼会偶然遇见在雨中为小猫哀悼、显得无比脆弱破碎的受。在查明猫咪死亡的真相后,他会彻底厌恶你这个‘卑劣替身’,然后……把你骗到声色场所灌醉,又中途离场,任你被不怀好意的人‘捡走’……” 柏川璃的指尖彻底冰凉。 她仿佛已经看见第二天清晨,施池鱼站在道德制高点上,用冰冷的目光审视着她,理直气壮地指责她不再是个“干净的好女孩”,然后将她像块破抹布一样扔掉。 而这一切残忍的铺垫,这精心策划的污名化,这将她的人格、尊严乃至生命都献祭的仪式,最终都只为了成就一句响彻书内书外的欢呼—— “看啊!这就是和男人抢男人的下场!” 如何系统性地毁掉一个女性角色? 用最懒惰的笔触勾勒她—— 让她变坏,却坏得空洞苍白,不配拥有男性反派那般复杂的人物弧光。 让她善妒,却只困于情爱争斗,沦为终日围绕男性打转的嗡嗡蝇虫。 她面目模糊,毫无魅力;她作恶粗鄙,毫无深度;她不存在任何值得共情的过往,也不具备任何可被理解的动机。 她从来不是一个“人”,她只是一具被精心设计的靶子,一个被推上火刑架的“女巫”。 这个“女巫”愚蠢又恶毒,坏得毫无缘由,仿佛天生卑贱。 她永远无法成为那个高贵的“邪神”——真正的恶魔是男性,高高在上,充满魅力,他的恶是宏大的、哲学性的;而女巫,不过是恶魔的仆从,是一切错误的替罪羊,是瘟疫与灾害无聊又粗暴的元凶。 通过这样的塑造,一种隐秘的厌女症便被安全地释放了。 “她们”——那些举着火把的观众,可以在这里毫无负担地宣泄对同性的最大恶意。 因为当“她们”共同唾弃一个被预设为“绝对之恶”的女性时,“她们”便结成了“正义”的同盟。 “我骂她,不是厌女,而是替天行道。” 这套古老的猎巫逻辑,在当代叙事中换上了新装。 它巧妙地构建了一个道德豁免区:那个被踩在脚下的女配,活该被千万人践踏。 她不被允许拥有“魅力反派”的尊严,她从诞生之初,就只是一个供人泄愤的沙袋,一个被允许尽情施暴的物件。 于是,对具体女性的凌虐,被包装成了集体的正义狂欢。 “她们”在咒骂那个空洞的她时,完美地回避了对自身、对整个结构性的厌女情绪的审视——我们不过是在审判一个天生有罪的女巫,不是吗? 在这里,仇恨被包装成正义,仇女被美化为审判。 她不是一个人物,而是一面镜子——映照出创作背后,那一双双乐于撕裂同类、却自以为站在道德高地上的手。 阻碍被踏平,污点被清除。 于是,故事内,天真的女同学们为男人们冲破世俗的枷锁而感动流泪;故事外,成千上万的女性读者为他们终成眷属喜极而泣。 “她们”为攻的“清醒”喝彩,为受的“痴情”心碎。在评论区刷满“攻受99”的祝福,并为这场精心编排的仇女盛宴,献上自己最真诚的掌声。 何等讽刺。 一场以牺牲女性角色为代价的男色盛宴,庆祝的焰火却由无数女性亲手点燃。 柏川璃抬眼望向虚无,仿佛能穿透次元壁,看见那些在屏幕后面狂欢的“同类”。 “她们”在讨伐她时所展现的团结,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“姐妹情谊”? 只是这种情谊,建立在焚烧另一个女人的尸骸之上。 她们在为虚构的、被精心包装的“男人们的爱情”狂欢时,毫不犹豫地将一个活生生的、有血有rou的女人踩进泥泞,并踏着她的“污秽”,去证明另一种“爱”的纯粹与高尚。 污蔑她、焚烧她,以此证明自己的权威与绝对正确。 他们是“她”捏造的神明,“她”是“她们”供奉的教皇。 “她们”是掌握“真理”的教徒,而她,是必须被献祭的异端。 “她们”亲手点燃火刑架,还以为自己看见了光。 欢呼声震耳欲聋,淹没了所有微弱的质疑。 最后的最后,在那无人问津的角落,真正的受害者——柏川璃,这个被剥夺了声音、扭曲了形象、连基本安全和尊严都被无情碾碎的女人,只能无声地沉入深渊,化作“神仙爱情”脚下,一滩无人关心、也无人愿意多看一眼的烂泥。 口诛笔伐是斩女的铡刀,在本就片面的虚拟世界里肆意切割着她的形象。 她不过是一具被吸干了叙事价值后随意丢弃的女性空壳。 无人问津她的眼泪,无人倾听她的辩白。 她的存在,她的痛苦,她的毁灭,最终只是成了印证“真爱无敌”的一个注脚,一个当初就不该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赔钱货。 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的结局。 这是一场针对所有不肯乖乖退场、不肯安静消失、不肯无私托举的女人们的集体处刑。 一场由女人策划、由女人执行、并由女人鼓掌欢呼的,对另一个女人的公开处决。 “她”一手造就了,戏里戏外的他们通往“幸福”的红毯。 而这条红毯,将由无数个被捂嘴的“柏川璃”的沉默铺成,她们的尸骨与血泪延绵不绝,直至地狱尽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