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344
    后一城已失,南阳的核心宛城便将直接暴露在袁军的兵锋之下。    “袁谭麾下有辛毗为做谋士,他恐怕是看出了我们的拖延战术。庶没有想到这一点,是庶失策了。”徐庶自责道。    颜良却摆手道:“元直何需自责,是本将有些小看了袁谭,这小子自己没什么本事,却懂得用张郃和辛毗这等良将谋臣,看来躲躲闪闪终究不是办法,是时候要跟袁谭正面来一仗了。”    徐庶面露忧色,“袁堵虽在堵阳折损了几千兵马,但兵马依然数倍于我军,正面交锋恐怕殊为不易。”    “管他那许多。不正面打一场,我们又焉能试出敌军虚实,以为下一步的决战做准备,这一仗是避不了的。”    颜良语气决然,神情刚毅。    徐庶也知其道理。遂也不再多言,那素来淡若的脸上,渐也笼罩了一层肃然凝重。    两日后,颜良便留文聘率三千兵马守宛城,自率文丑、吕玲绮等将,率九千步军北往宛城二十里迎击袁军。    先期抵达的张郃虽有六千精骑。但他却表现的很谨慎,并未轻易出击,而是就地安营,直等到袁谭所率的步军主力前来会合。    袁谭闻知颜良率军前来迎战,便以一腔复仇之心,只留七千兵马守营,自己尽起三万大军出击。    这日午后,两军在淆水东岸相遇。    黑云压地,天地间一般压抑。    呜呜呜~~    号角声从北方传来,悠远而绵长,仿佛来自于地狱。    颜良缓缓仰起头,但见一面土黄色的“袁”字大旗正从北面低矮的山丘后升起,追随在那大旗之后,则是无边的枪戟森林。    那一望无际的黑漆漆的寒刃,将本就阴沉的天空,映得愈加沉沉。    无边的人潮,汹汹而来。    滚滚如浪的旗帜,接连天地,数万人密密麻麻,摆出方圆百丈的军阵,缓缓的推进而来。    地面在隆隆的作响,飞鸟惊绝而起,不敢落地。    颜良吞了口唾沫,刀锋似的目光渐渐凝成了一线。    袁军的布阵,果然和他事先料想的一样。    处于最前方的是高可及人的大盾,那种蒙以皮革的木盾,纵然是天下间最强劲的弩箭也休想射穿。    几千黑色的大盾齐刷刷的结列于前,如同鱼鳞一般层次分明,形成一道黑色的巨墙,将后面的袁军保护。    而那一支支两人多长的长戟,则从盾的缝隙中探出,密密麻麻的寒刃直指向前,森森如死神的獠牙。    戟手之后,五千弓弩手紧随在后,左右两翼,则是袁军强大的骑兵。    三万多袁军步骑构成的巨阵,便如一只披负着坚甲的庞然巨兽一般,咆哮着,怒吼着,缓缓的向南推进。    如此军阵,唯有一字可以形容——坚。    颜良远观着那庞然大物,心中也不禁暗自唏嘘,看来袁谭这小子摆出这么一个铁桶阵,分明是针对着他的元戎弩而来。    “是骡子是马,拉出来溜一溜再说吧。”    颜良未有一丝惧意,目光中的肃杀之色反而愈盛,他长刀向前微微划下,下达了进攻的号令。    战鼓声隆隆响起,九千人的步骑大阵轰然而动,迎着对面那庞然大物而去。    五百步……    三百步……    两百步……    两座军阵徐徐推进,相对逼近。    袁军的大阵并未有任何异动,依旧笨拙的如牛一般向前缓缓移动。    这看似有些保守的进攻方式,却正好克制了颜良的长处。    敌方不破阵冲锋,颜良的元戎连弩就无法派上用场,倘若就这样九千人对三万人捉对厮杀,袁军正好就发挥了人数上的优势。    颜良现在忽然体会到了当年曹cao的难受。    官渡之战时。想必袁绍就是凭着十万大军的数量优势,步步的向南推进,尽管曹cao费尽心思的小打小闹,却依然无法撼动袁军前进之势。    如今的颜良,同样面对着这样的处境。    转眼间,两军更近了几十步。    颜良已不能再等,厉声喝道:“速传令给文子勤。本将命他率三千骑兵,迂回敌军侧翼,务必要扰敌阵。”    传令官急驰而去。不多时,隐藏于左翼的文丑率骑兵奔驰而去,绕往袁军右翼而去。    文丑所率神行骑。乃颜良精锐中的精锐。    三千骑兵如风而去,很快就绕至了袁军右翼,挑动着敌阵的神经。    中军处,袁谭见得文丑的旗号,俊朗的脸上顿恨色。    “文丑这个叛贼也在,若不是他,本将上回焉能败于颜良之手,速传令给张儁义,令他率骑兵出击,务必要斩杀了那叛贼。”    袁谭恨意激荡下。做出了变阵出击的决定。    旁边随军的辛毗忙道:“文丑此来,必是想诱使我军变阵,大公子切务上了此贼的上,一定要沉住气才是。”    袁谭神色一震,虽有一腔怒气。